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兼顾安全与应用隐私计算期待良性生态,数据不可以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的作用愈发凸显。然而,金融领域用户数据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数据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促使金融业在保护数据安全与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加强了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金融业数据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金融业需强化数据应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隐私计算成为关键技术。
隐私计算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参与方在不泄露各自数据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分析。在隐私保护计算框架下,参与方的数据不出本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两院院士杨强表示,隐私计算可以保障数据安全,发挥数据的价值。
隐私计算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已经成熟。金融机构可以使用隐私计算提高营销转化率与风控效率。例如,隐私计算技术能够帮助银行筛选出更符合产品定位的客户群,大幅提高转化效率。在金融业务更加开放的背景下,隐私计算技术已成为金融业的“刚需”。在反洗钱领域,隐私计算能够提高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强调,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国内隐私计算的主要参与者包括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和隐私计算独立技术厂商。互联互通已成为业内共识。中国信通院联合多家机构编写了《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系列标准,开源也被认为是实现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的路径之一。
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关键在于构建生态,让生态各方连接和协作。基于同一开源框架的互联互通将有助于隐私计算产业生态的形成。
网站声明:本文“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兼顾安全与应用隐私计算期待良性生态,数据不可以用”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阅读
-
平台“罚单”落地整改完成 金融业务转入常态化监管,平台贷款无力偿还怎么办详细阅读
7月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宣布,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并公布了对部分平台企业的行政处罚。 结束集......
-
年轻人“押题”春晚,导演不必“汗流浃背”,年轻人创业做什么好详细阅读
“春晚押题”大赛开始了。这几天刷到的一些短视频片段,让我差点以为今年的春晚节目提前开播了。 一条视频中,大学生或博主扮演“主持人”,介绍语言类节目《公主催婚,......
-
108年来首次亏损 美联储也要裁员详细阅读
事实证明,美联储也不是“铁饭碗”。尽管近期美联储一直宣称“经济良好”“就业强劲”,但该机构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裁员约300人,这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削减员工数量。......
-
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吃饱吃好?老年食堂发展状况调查,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调研报告详细阅读
8月31日上午11点,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的社区老年食堂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就餐的老人。这家食堂提供10种菜品,包括小酥肉、番茄炒蛋、包子等。除了老年人,附近上班......
-
“餐桌菜单论”暴露美国狼性政治逻辑详细阅读
“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这番露骨发言,再次揭示了美国政治和外交的“丛林法则”。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