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 高价辅导 陷阱,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长注意事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梳理汇总了近几年志愿填报市场的一些典型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一、“内部数据”并不神秘
一些机构或个人宣称拥有“内部大数据”,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但经核实这些数据并不准确,甚至存在误导性。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所使用的参考数据均通过该公开渠道搜集汇总。但由于一些咨询机构和个人对招生批次、招生政策没有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存在盲区和误区,反而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误导。
二、“专家团队”并不专业
一些机构打出“高考志愿规划师”“权威专家团队”等旗号,但这些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并无相关资质和经验,有的甚至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
三、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一些机构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收取高昂的服务费用,且定价不透明,服务内容“看人下菜”,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教育部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持续整治高价收费、虚假和夸大宣传、恶意曲解政策、实施欺诈、传播不良导向等市场乱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四、渲染焦虑过度营销
一些志愿填报指导机构过度强调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制造“热门专业”的假象,以此来吸引考生购买服务。考生和家长不必对专业选择过分焦虑,“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只有与兴趣和志向匹配的专业,才能实现个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考生应依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兴趣志向以及高校的招生政策,自主合理填报,规划好个人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之路。
网站声明:本文“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 高价辅导 陷阱,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长注意事”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阅读
-
平台“罚单”落地整改完成 金融业务转入常态化监管,平台贷款无力偿还怎么办详细阅读
7月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宣布,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并公布了对部分平台企业的行政处罚。 结束集......
-
年轻人“押题”春晚,导演不必“汗流浃背”,年轻人创业做什么好详细阅读
“春晚押题”大赛开始了。这几天刷到的一些短视频片段,让我差点以为今年的春晚节目提前开播了。 一条视频中,大学生或博主扮演“主持人”,介绍语言类节目《公主催婚,......
-
108年来首次亏损 美联储也要裁员详细阅读
事实证明,美联储也不是“铁饭碗”。尽管近期美联储一直宣称“经济良好”“就业强劲”,但该机构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裁员约300人,这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削减员工数量。......
-
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吃饱吃好?老年食堂发展状况调查,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调研报告详细阅读
8月31日上午11点,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的社区老年食堂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就餐的老人。这家食堂提供10种菜品,包括小酥肉、番茄炒蛋、包子等。除了老年人,附近上班......
-
“餐桌菜单论”暴露美国狼性政治逻辑详细阅读
“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这番露骨发言,再次揭示了美国政治和外交的“丛林法则”。 美国......